轨道板是指结构型式为板体,用以支撑和固定钢轨,将列车通过钢轨传递的载荷分布给板下基底的新型轨下部件,轨道板是通过在专用模具中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凝固后,再进行脱膜处理。由于轨道板对铁路的安全运行具备极其重大影响,在国家标准中对轨道板的各方面性能有着严格要求,如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轨道的平整度,要求每个轨道板之间要保持良好的一致性,因此,在轨道板生产中,不仅要保证模具的一致性,还要严控模具中浇筑的混凝土重量。
为了保证每个轨枕之间的一致性,在轨枕生产中能够最终靠定量称取混凝土质量的方式,使浇筑到每个模具中的混凝土的量保持一致。传统加工生产中,是通过人工方式来进行混凝土布料,采用人工操作,效率低下,并且由于混凝土是一种砂石、水泥和水的混合物料,因此,在称重过程中,不同份的混凝土所包含的砂石、水泥和水的比例有几率存在不同,使得混凝土在凝固所呈现的形状也存在着差异,使得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依然达不到较好的一致性效果。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混凝土布料的一致性,现存技术中采用自动门式布料机进行混凝土布料,但是,由于自动门与混凝土长期接触,自动门的运动滑槽或关节易锈蚀磨损卡滞,常规使用的寿命很难保证,维修强度大,有可能会出现开关门不到位的状况,导致混凝土布料不精准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倾倒式的轨道板布料机,以解决轨道板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混凝土布料不精准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倾倒式的轨道板布料机,包括设置在模具两侧的导轨,以及设置在所述导轨上的桁架横梁,所述桁架横梁的两端均设有移动电机,以带动所述桁架横梁沿所述导轨移动,还包括输送管,所述输送管设置支撑所述导轨的立柱上,处于所述模具的上方,以输送用于浇筑的混凝土;
所述桁架横梁上还设置有布料支架,所述布料支架的下端可旋转的连接有布料桶;
所述布料桶包括圆弧状底部和喇叭状开口,在所述布料支架与所述布料桶之间还设置有称重传感器,以称取所述布料桶的重量。
可选的,所述桁架横梁上还设置有翻转油缸;所述翻转油缸的伸缩杆连接所述布料桶。
可选的,所述布料桶包括多个搅拌叶片;多个所述搅拌叶片设置在所述布料桶的桶体内,多个所述搅拌叶片通过旋转轴连接在所述布料桶的侧壁上。
可选的,所述布料支架上还设置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搅拌叶片的旋转轴。
可选的,还包括模具输送线;所述模具输送线包括模具运输车和运输轨道;所述模具运输车设置在所述运输轨道上,可沿所述运输轨道移动。
可选的,所述模具输送线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均设置在模具运输轨道上,以对模具两端定位;
所述定位装置包含定位电机和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连接所述定位电机,以卡接所述模具运输车的两端。
可选的,还包括红外图像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移动电机、所述称重传感器和所述翻转油缸,以获取所述称重传感器的数值,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电机和所述翻转油缸的动作;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导轨的立柱上,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以采集模具的红外图像。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倾倒式的轨道板布料机,包括设置在模具两侧的导轨,以及设置在所述导轨上的桁架横梁,所述桁架横梁的两端均设有移动电机,以带动所述桁架横梁沿所述导轨移动;还包括输送管,所述输送管设置支撑所述导轨的立柱上,处于所述模具的上方,以输送用于浇筑的混凝土;所述桁架横梁上还设置有布料支架,所述布料支架的下端可旋转的连接有布料桶;所述布料桶包括圆弧状底部和喇叭状开口,在所述布料支架与所述布料桶之间还设置有称重传感器,以称取所述布料桶的重量。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述桁架横梁将开口向上的所述布料桶移动至所述输送管的输送口下方,并承接混凝土,通过设置在所述布料支架与所述布料桶之间的称重传感器,实时检测承接的混凝土的质量,在承接的混凝土的质量即将达到预定值时,所述输送管的输送口减缓输送,直至所述布料桶中承接混凝土的质量达到预定值,所述输送管的输送口关闭。然后所述桁架横梁将所述布料桶移动至模具上方,从模具一端开始布料,所述布料桶缓慢翻转一定角度,使混凝土流出,同时,所述桁架横梁向模具的另一端移动,随着所述桁架横梁的移动,所述布料桶翻转的角度逐渐增大,直至实现180度翻转,所述布料桶的开口完全向下,将混凝土全部倾倒入模具中。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准确的通过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倾倒式的轨道板布料机的称重传感器位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导轨,2-桁架横梁,3-移动电机,4-布料支架,5-输送管,6-布料桶,61-搅拌叶片,62-推平面,7-称重传感器,8-翻转油缸,9-搅拌电机,10-模具输送线-定位装置。
参见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倾倒式的轨道板布料机的称重传感器位置结构示意图。
为了在轨道板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实现精准的混凝土布料,且保证布料机能够长期有效工作,避免因活动部件长期接触混凝土,导致粘接的混凝土影响布料机的运转,影响布料量的精准度,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倾倒式的轨道板布料机,包括设置在模具两侧的导轨1,以及设置在所述导轨1上的桁架横梁2,所述桁架横梁2的两端均设有移动电机3,以带动所述桁架横梁2沿所述导轨1移动;还包括输送管4,所述输送管4设置支撑所述导轨1的立柱上,处于所述模具的上方,以输送用于浇筑的混凝土;所述桁架横梁2上还设置有布料支架5,所述布料支架5的下端可旋转的连接有布料桶6;所述布料桶6包括圆弧状底部和喇叭状开口,在所述布料支架5与所述布料桶6之间还设置有称重传感器7,以称取所述布料桶6的重量。
为了保证所述布料桶6能够运动到所述输送管4下方承接混凝土,且在模具上方横向移动,所述桁架横梁2可滑动的连接所述导轨1,由所述移动电机3提供驱动力,所述移动电机3设置在所述桁架横梁2上,在所述导轨1上还设置有齿条,通过在所述移动电机3的输出轴上连接齿轮,与齿条相互配合,以此来实现所述桁架横梁2在所述导轨1上的移动。所述输送管4是设置在立柱上的混凝土输送装置,通过连接外部的搅拌机,将混凝土输送到轨道板浇筑工位,避免混凝土的搬运,可实现自动化生产,同时避免经过搅拌的混凝土在未浇筑前过长时间的暴露在空气中。
为了使所述布料桶6在布料过程中具备足够的翻转空间,以及保证所述布料桶6翻转的稳定性,所述桁架横梁2上还设置有不料支架5,所述不料支架5的长度大于所述布料桶6的直径,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翻转稳定性,所述桁架横梁2可设为为多根横梁结构,并形成一定的宽度,在所述布料支架5的下端连接所述布料桶6,如采用轴承结构连接,以保证所述布料桶6可以相对于所述布料支架5进行旋转,使所述布料桶6的喇叭状开口向上或者向下,若所述布料桶6的喇叭状开口向上,可进行混凝土的承接和运输,若所述布料桶6的喇叭状开口向下,可进行混凝土倾倒和摊平。由于混凝土是一种流体,在模具中由于重力因素,会自动填充满模具,使上平面呈现平面状态,但是为了快速是混凝土上平面变成平面,避免运输时存在洒落情况,还能够最终靠所述布料桶6将倾倒入模具中的混凝土摊平,所述布料桶6喇叭状开口的一侧上设置有摊平面62,以通过所述桁架横梁2的移动,将倾倒入模具中的混凝土摊平。
为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精准布料,即,保证所述布料桶6中承接的混凝土重量是一个模具需要浇筑的混凝土重量,在所述布料支架5与所述布料桶6之间还设置有称重传感器7,通过所述称重传感器7实时称取所述布料桶6中的重量,以保证所述布料桶6承接的混凝土量满足要求,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称重传感器7设置在所述布料支架5与所述布料桶6之间,是指所述称重传感器7的重量感应部件处于所述布料支架5与所述布料桶6之间,并不意味着将整个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布料支架5与所述布料桶6之间。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述桁架横梁2将开口向上的所述布料桶6移动至所述输送管4的输送口下方,并承接混凝土,通过设置在所述布料支架5与所述布料桶6之间的称重传感器7,实时检测承接的混凝的质量,在承接混凝土的质量即将达到预定值时,所述输送管4的输送口减缓输送,直至所述布料桶6中承接混凝土的质量达到预定值,所述输送管4的输送口关闭。然后所述桁架横梁2将所述布料桶6移动至模具上方,从模具一端开始布料,所述布料桶6缓慢翻转一定角度,使混凝土流出,同时,所述桁架横梁2向模具的另一端移动,随着所述桁架横梁2的移动,所述布料桶6翻转的角度逐渐增大,直至实现180度翻转,所述布料桶6的开口完全向下,将混凝土全部倾倒入模具中。然后所述布料桶6继续翻转一定角度,使所述布料桶6的开口处的摊平面62与模具边缘的上平面处于同一平面,即,轨道板最后成型的上平面,有所述桁架横梁2带动所述布料桶6移动,从而将模具中的混凝土摊平。
参见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倾倒式的轨道板布料机的搅拌叶片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倾倒式的轨道板布料机的布料桶结构示意图。
为了实现所述布料桶的翻转,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桁架横梁2上还设置有翻转油缸8;所述翻转油缸8的伸缩杆连接所述布料桶6。
通过所述翻转油缸8的伸缩杆控制所述布料桶6的翻转,在所述布料桶6上设置一个连接杆,通过连接杆与所述翻转油缸8的伸缩杆进行可旋转的连接,例如,通过旋转轴/销进行连接,且所述翻转油缸8与所述桁架横梁2的连接也采用可旋转的连接,以保证所述布料桶6翻转一定角度以后,所述翻转油缸8可相应的转动,以实现所述翻转油缸大角度的翻转。
为了避免混凝土在所述布料桶6中发生沉降,导致较重的沙石处于布料桶6底部,较轻的浆液处于上层,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布料桶6包括多个搅拌叶片61;多个所述搅拌叶片61设置在所述布料桶6的桶体内,多个所述搅拌叶片61通过旋转轴连接在所述布料桶6的侧壁上。
所述搅拌叶片61为金属块,通过多个搅拌叶片61通过连接旋转轴设置在所述布料桶6的桶体内,旋转轴的两端可旋转的连接在所述布料桶6两端的侧壁上,在旋转轴旋转过程中,通过所述搅拌叶片61的旋转,避免所述布料桶6内的混凝土发生沉降,且所述搅拌叶片61的末端与所述布料桶6的圆弧状底部间距较小,以保证所述搅拌叶片61能够对所述布料桶6内的所有混凝土进行搅拌,避免存在搅拌死角。
为了对所述布料桶6内部的旋转轴提供旋转动力,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布料支架5上还设置有搅拌电机9;所述搅拌电机9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搅拌叶片61的旋转轴。通过所述搅拌电机9的旋转带动旋转轴上所述搅拌叶片61的旋转,以此来实现对布料桶6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避免混凝土发生沉降。
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模具输送线设置在所述运输轨道102上,可沿所述运输轨道102移动。在实际应用中,模具可以被放置在模具运输车101上,维持水平状态,模具运输车101再将模具沿运输轨道102运输到套管安装工位,以进行套管安装。
为了保证模具到达位置的准确,以及在套管安装过程中,模具不发生位置移动,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述模具输送线的数量为两个,均设置在模具运输轨道上,以对模具两端定位;所述定位装置103包括定位电机和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连接所述定位电机,以卡接所述模具运输车101的两端。定位电机设置在地面上,并连接定位块,可由定位电机带动定位块进行升降运动,当定位块升起后,可卡接模具的两端,当定位块下降后,定位装置103不会影响模具的两端正常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可在定位块设置位置的地基上预留凹槽,当定位块下降时,沉入预留凹槽中,定位电机可通过齿轮与齿条的配合机构,带动定位块的运动。
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布料机还包括红外图像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移动电机3、所述称重传感器7和所述翻转油缸8,以获取所述称重传感器7的数值,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电机3和所述翻转油缸8的动作;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导轨1的立柱上,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以采集模具的红外图像。
本实施例中,红外图像传感器能采集模具是不是到位,且在所述布料桶6摊平混凝土时实时采集模具中的混凝土图像,并将检测到的图像发送给控制器进行判断,控制器再根据获取的图像判断混凝土是否完全摊平,若已摊平,则结束该模具的布料,进行下一个模具的布料,若未摊平,则继续移动所述布料桶6进行混凝土摊平。所述控制器,可以为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微处理器、单片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倾倒式的轨道板布料机,包括设置在模具两侧的导轨1,以及设置在所述导轨1上的桁架横梁2,所述桁架横梁2的两端均设有移动电机3,以带动所述桁架横梁2沿所述导轨1移动;还包括输送管4,所述输送管4设置支撑所述导轨1的立柱上,处于所述模具的上方,以输送用于浇筑的混凝土;所述桁架横梁2上还设置有布料支架5,所述布料支架5的下端可旋转的连接有布料桶6;所述布料桶6包括圆弧状底部和喇叭状开口,在所述布料支架5与所述布料桶6之间还设置有称重传感器7,以采集取所述布料桶6的重量。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述桁架横梁2将开口向上的所述布料桶6移动至所述输送管4的输送口下方,并承接混凝土,通过设置在所述布料支架5与所述布料桶6之间的称重传感器7,实时检测承接的混凝的质量,在承接混凝土的质量即将达到预定值时,所述输送管4的输送口减缓输送,直至所述布料桶6中承接混凝土的质量达到预定值,所述输送管4的输送口关闭。然后所述桁架横梁2将所述布料桶6移动至模具上方,从模具一端开始布料,所述布料桶6缓慢翻转一定角度,使混凝土流出,同时,所述桁架横梁2向模具的另一端移动,随着所述桁架横梁2的移动,所述布料桶6翻转的角度逐渐增大,直至实现180度翻转,所述布料桶6的开口完全向下,将混凝土全部倾倒入模具中。然后所述布料桶6继续翻转一定角度,使所述布料桶6的开口处的摊平面62与模具边缘的上平面处于同一平面,即,轨道板最后成型的上平面,有所述桁架横梁2带动所述布料桶6移动,从而将模具中的混凝土摊平。
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之间的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以上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申请总的构思下的几个示例,并不构成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依据本申请方案所扩展出的任何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2. 超硬陶瓷材料制备与表面硬化 3. 规整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
1: 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能耗的模拟与检测(EnergyPlus);建筑碳排放和生命周期评价;城市微气候、建筑能耗与太阳能技术的相互影响;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回归方法用于城市建筑能耗分析;不确定性、敏感性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建筑能耗分析(R);贝叶斯方法用于城市和单体建筑能源分析 2: 过
1.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设计 2.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及制造 3.专利布局及规避策略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