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南宁市金川路小学的177名小朋友,开启了装配式建筑的揭秘之旅。
在研学行前课上,孙元习老师向小朋友们介绍了中国建筑的多元性,并引出今天的主要课程——装配式建筑介绍。在老师们的组织下,研学团分为四个小组分步学习,带着问题展开装配式建筑的揭秘之旅。
“装配式建筑是什么?”“装配式建筑有哪些特点?”“哪些建筑属于装配式建筑?”……经过课前认真的准备,课堂上,不少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前期学习的成果。随后,小朋友们步入装配式建筑典型构件展示区,近距离感受装配式建筑的多重智慧,不一样的部位的装配式构件让大家充满好奇。小朋友们一边参观,一边认真聆听老师讲解,亲身感受装配式建筑魅力。
在智能建造馆里,小朋友们通过VR技术,生动体验了装配式建筑在设计、施工、运行等所有的环节的技术细节,深刻理解了装配式建筑在安全施工、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能源、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360度全沉浸式的虚拟仿真基地里,小朋友们佩戴上3D眼镜,深入体验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奥秘。李恒凤老师将古建筑的特色与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巧妙结合,向小朋友们介绍了这些建筑的独特魅力和深远价值。这种互动式的体验不仅让小朋友们对建筑构造有了直观的认识,还激发了他们对工程学科的兴趣和对历史的尊重。
在VR试验室中,小朋友们借助透明屏交互系统、AR和VR技术,学习关于建筑构造的知识。他们通过与虚拟模型的互动操作,直观地掌握了建筑构造。这种互动式教育学生的方式使小朋友们在娱乐中学习,激发了他们对建筑学的热情。同时,通过模拟各种建筑场景,他们也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建筑施工中,为将来可能从事的工程职业奠定了基础。
参观了各类展馆之后,各小组开始了下一步的研学活动。来到圆桌教室,老师们为小朋友们讲解了相关知识,“什么是水弹性城市?”“怎么样才能做到雨水资源化利用?”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中的奥秘,研学活动还安排了实践操作环节。在志愿者们的指导下,小朋友们分组进行了趣味净水小实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真实的操作,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加深了对净水知识的理解。
在本次“筑梦鲁班,揭开装配式建筑的面纱”职业体验研学活动中,小朋友们对装配式建筑科技和环保ECO的理解得到了加深,同时,他们对建筑科技发展的探索热情也被点燃。环保意识被植入小朋友们的心灵深处,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主动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为共同建设绿色家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两根“玻璃针”机器手,快速翻转细胞,准确无误地找到细胞切入点,精准提取细胞核后,再注入体细胞核……前后不过86秒,一个完整的细胞胚胎就已“孕育”完成,随后开启“克隆之旅”。
12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和AI学院双聘教授沈阳带领师生团队倾力打造的“人机共生:未来艺术的共创”画展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开幕。
我国科学家获取人类首份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填补月球磁场中晚期演化的数据空白。
近日,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正式对外发布。
在位于地下700米的液体灌装间里,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经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宣布“启动灌注”。紧接着,工作人员按下按钮,水经过层层过滤变成超纯水,并以每小时100吨的流量注入探测器水池中。
由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Engineering)评选的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18日在京发布,CAR-T细胞疗法、嫦娥六号、低轨通信卫星星座、柔性显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智能工厂、无人驾驶汽车、手术机器人、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超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入选。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十八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
日前,在天津市蓟州区有人拍摄到天空中一道神秘的绿光,并将其形象地称为“天上一根‘葱’”。一些网友甚至认为发射绿光的设备是“天外来物”。然而,经过核实,这道绿光是由气溶胶激光雷达发出的激光。
12月16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核柴一号”正式发布。记者从中国广核集团获悉,“核柴一号”多项核心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首次完全具备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自主设计及制造的能力。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的研究称,在宇宙约6亿年时形成的小质量星系“萤火虫闪烁”的详细观测,能为早期星系的形成提供新见解。该研究成果基于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的数据,增进了人们对银河系演化的理解。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18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这是《自然》杂志首次发布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的全球性大科学计划白皮书。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沈延安课题组在研究雾霾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上取得重要进展,发现燃煤排放产生的颗粒物是华北雾霾的主要物源之一。
按计划,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期间还将实施人员和应用载荷出舱活动,并开展大量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12月16日18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自10月30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48天,先后完成了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轮换、空间站平台维护照料、生活和健康保障、舱外航天服巡检测试、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和迭代,人类社会已进入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大应用时代。针对AI在医疗领域应用的风险问题,需要从数据、安全和管理等角度进行应对。
近年来,科学家试图通过抑制促纤维化因子的活性、促进胶原纤维的降解等方式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心肌纤维化情况,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临床干预方式。
从渤海湾到山东半岛,从长三角到北部湾,我国海上风电可开发量巨大。国家气候中心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海上150米高度、离岸200公里以内且水深小于100米的风能技术可开发量约为27.8亿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