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城市“地下血脉”——智慧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观察

 提示:点击图片可以放大
来源:leyu乐鱼    发布时间:2025-08-03 22:37:43

  地下综合管廊,是建设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是构建智慧城市的重要载体。较传统直埋敷设,管线在管廊内具备良好的运行环境,可有效延长管线常规使用的寿命,管线的安装、扩容和维修更换也均可在管廊内进行,能有实际效果的减少道路路面开挖频次,在防震减灾、提高城市安全韧性和综合承载力、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等方面也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一些城市在新城建中,探索建设智慧地下综合管廊,实现对各类入廊管线的信息化、可视化、智慧化管理,为综合管廊日常管理和应急调度提供有力支撑。

  过去在城市道路开挖之前,建筑设计企业没有统一征求管线单位意见的途径,较难与管线单位做有效沟通,导致地下管线被破坏的事故时有发生。现如今,一些城市按照“规划、建设、治理”一体化改革思路推进智慧管廊建设,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针对过去项目的规划、建设与治理各自为战,造成项目全生命周期综合效能与效益不强的问题,安徽省合肥市运用“规建治”一体化改革思路推进综合管廊工作,即在项目的规划设计前端统筹中端建设及末端治理的需求,实现全过程一体化统筹考虑。合肥市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统筹考虑管廊本体、入廊管线、附属设施及安全监测点布置等专业特点与需求,保证了管廊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入廊管线施工的有序性、附属设施及安全监测点位布置的科学性。同时,工程建设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图进行实施工程和验收。此举有很大成效避免了传统工程建设模式下“规建治”脱节的状况,做到管廊工程“完工即投运”,为综合管廊和入廊管线安全运作监测及时开展提供支撑。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大马路的地下管线信息管理中心,就是广州市城市生命线的“图书馆”。通过多部门联动,管线单位将管线数据集中储存在“图书馆”,提供给需要的单位使用。2022年,由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搭建的“广州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系统”会签平台正式启用,供建筑设计企业在施工前,会签工地红线范围内的各管线单位。

  有了会签平台之后,建筑设计企业在动工之前能够最终靠会签平台征求管线单位意见。平台根据项目的开挖范围提供安全分析报告,通过报告就能了解施工范围有哪些管线,需要跟什么单位联系,而且电子化平台能做到全过程存档。道路行政管理部门和各区在占道挖掘前都会查验会签情况,大幅度减少了管线破坏事故。

  数智化也是浙江省杭州市亚运村地下综合管廊的特色亮点。据了解,已建成的亚运村地下综合管廊全长21.5公里,包含7条子管廊,构成“四横三纵”的地下网络。亚运村片区管廊监控中心采用数字化运维系统对廊内进行全方位、数智管理,还首次采用区域性输变配全要素“数字孪生”电网等系统,更有力地保障水、电、气等安全输送到亚运村的各个角落。

  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建设是第一步,管理是第二步。管廊建设投资大、公益性强、回收期长,怎么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运营,成为重要课题。雄安等地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完善监测物联网,搭建智慧管廊智慧运维体系,实现常态监测、动态预警、精准溯源、协同处置,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探地下,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有可燃气体探测器、光纤电话、摄像头和出入口等,视频监控全覆盖,复杂的“地下城”尽收眼底;看地上,监控中心是管理中枢,指挥管理、视频监控、物联网、火灾报警系统等显示在一个大屏上。轻点鼠标,地下管廊运行尽在掌握……河北雄安新区容西片区综合管廊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无线物联感知网络,搭建智慧运维平台,线上线下巡检巡查,实现安全、智慧、精准、高效运营。

  据了解,雄安新区在已建成的市民服务中心、容东片区、昝岗片区等综合管廊系统内引入了地理信息系统、建筑信息模型、自动控制、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技术,通过信息化运营的方式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实现管控平台高效运转、设施状态全面感知、资源数据协同汇集,探索实现综合管廊24小时动态监管和无人巡查。同时,引进第三方专业单位,对综合管廊的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检查督导。主管部门常态化开展各片区运营综合管廊专项检查,制定综合管廊管理制度和运维导则,有力保障综合管廊安全平稳运行。

  山东省威海市地下综合管廊总长超过40公里,入廊管线包括电力、给水、污水、雨水、通信、热力、燃气、再生水8类。这条地下管廊有一“聪明”之处:地下管廊智慧管理平台。该平台应用了“三维建模+GIS可视化管理”、人员定位系统等技术,共享应急部门及热电集团、水务集团、国网公司等管线处红外报警、1000余台烟感探测器等信息。通过种种传感器,平台做到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能够24小时实时检测温度、湿度、氧含量等数据,若出现异常自动预警,自动打开风机、水泵等设备做处置,保障管线安全。

  “以‘整体监测、动态体检、早期预警和高效应对’为内涵的‘合肥模式’,开始加速从实验场走向城市应用场。”合肥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目前该市正加速统筹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理的创新成果运用。

  合肥市将综合管廊安全运行监测平台纳入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统一管理与应用,建设综合管廊和入廊管线一体化安全运行监测系统,构建了全风险、全过程的综合管廊安全预防预控体系和信息化监督管理体系,实现了由“以治为主”向“以防为主”、由“被动应付”向“主动监管”的转变。

  基于BIM+GIS(地理信息系统)融合,合肥市建立“城市生命线工程管理平台”+“市级综合管廊安全运作监测平台”+“各管廊分平台”相互联通、一体化安全运行监测体系。各管廊分平台由管廊运营单位负责建设,通过专线将接入综合管廊安全运行监测市级平台,同时根据管廊监控数据、消防数据、管线数据、廊内外检验测试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管廊安全运作时的状态,按照已建立的警情联动机制将信息推送至行业主管部门、管廊及管线运营单位,及时完成警情处置,保障管廊和入廊管线安全运作。市级综合管廊安全运行监测平台纳入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统一管理,实现二者深层次地融合,实时掌握全市综合管廊安全运作时的状态,实现将传统直埋管线不可视、不可控风险变成“可视化、可控化”。

  通过一体化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实时汇聚前端感知信息,综合管廊和入廊管线监测预警信息和不正常的情况变动以“一张图”形式立体呈现,做到一目了然、一键推送,实现监测数据可取、可控、可用、可靠。据了解,系统自运行以来共监测到各类报警750余起,其中入廊管线起,全面实现报警“一网控”。此外,所有报警通过城市生命线小时监测及时有效地发现,并推送至行业主管部门、管廊及管线运营单位,实现“一体防”,有效保障管廊和入廊管线安全运行。

  近日,安徽省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2026-2030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预申报工作的通知》,牵头开展合肥市“十五五”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摸排工作,对辖区范围内2001-2010年建成的居住小区进行摸底调查。

  7月30日,驻住房城乡建设部纪检监察组举办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纪检监察机构视频远程教育培训(第28讲),宋寒松组长主持并讲话,秦海翔副部长出席并对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作专题辅导。

  扬州市精准把握时代脉搏与人民需求,以“运河十里”片区综合整治提升为支点,将环境提升置于核心,矢志打造优美灵动、生机盎然的城市滨水会客厅,重塑扬州滨水城市新名片。

  近日,从江西省吉安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获悉,今年以来,吉安市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重点民生品质提升攻坚战,全力推进改造工程。截至6月底,已开工53个项目,涉及18676户、建筑面积208.45万平方米,开工率达73.2%。

  7月28日,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指出,近日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吉林、山东等地重大人员受伤或死亡和财产损失。要扎实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全力搜救失联被困人员,果断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举办第三届物业服务知识竞赛决赛,由预赛选拔出的12支代表队对物业服务能力进行集中“晾晒”。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范嗣斌: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科学制定城市更新专项规划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实践 李跃旗: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奋力推动浙江城市高质量发展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实践 李绪先:全力推动会议精神在赣鄱大地落地见效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实践 姚天玮:坚持标准引领 强化科学技术赋能 全面支撑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地方 山东:精准聚焦战略部署 抓牢抓实七大着力点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实践 牛璋彬:狠抓任务落实 奋力推进村镇建设高水平发展